城發人
馳而不息 躬行不輟
守正不忘創新 奮發始終向前
在【鄭城發·正奮斗】系列里
讓我們一起
見證鄭城發的奮斗群像
匯聚正奮斗的共識力量
美好·五一
向勞動者致敬
第一期
團隊篇
在挑戰之路上鐫刻奮斗足跡:
產業園項目拓展專項組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透薄霧,城發產城產業園項目拓展組已精神抖擻地開啟一天工作。2023年,為著力謀劃優質產業園區項目的拓展布局,助推業務轉型戰略落地,產業園項目拓展組應運成立,憑著專業研判能力和高效執行效率,僅2024年就累計研判了20余個項目,并成功獲取了“城發·鄭開智慧產業園”“城發·高新生物經濟產業園”2個優質項目。回憶起“城發·高新生物經濟產業園”項目的獲取始末,作為組長的王燕表示,“當時可真是壓力山大呀……”
“接到項目前期信息的第一時間,我們就召開了緊急會議,這個項目跟其他過往項目不一樣,它是集團執行啟動會管理辦法后首個上啟動會并順利通過的項目,集團寄予厚望,咱們得做成、做好、做出亮點!”
信心加滿,說干就干!面對合作企業提出的諸多復雜需求,項目組進行了多輪頭腦風暴,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采用創新定制化開發模式,與龍頭企業鎖定合作,并圍繞其需求打造產業鏈上下游。
到了具體落地執行時,各類問題接踵而至,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引進龍頭企業?如何與龍頭企業打交道?”
“不懂的地方我們就多想辦法、多去學習請教,要敢于突破。”于是,團隊招商談判小組實施招商前置,積極對接行業標桿企業,多次奔赴武漢、青島、鄭州等地考察案例,同步梳理對接上下游企業。“白天我們去走訪調查龍頭企業,夜晚就一起查找典型先進案例、分析撰寫研判報告,必須要啃下來這個難題。”
經歷了十幾輪的激烈談判,靠著踏實真誠的態度、專業創新的模式、實干踐諾的成效,項目拓展專項組贏得了合作單位的“靠譜”認證,與龍頭企業先后簽訂了戰略協議、合作協議、入園協議等多份關鍵協議書,推動項目順利落地,為后續與更多優質企業開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為集團在產業園市場的拓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經驗,實現了政府、合作單位、集團公司“三贏”局面。
積力所舉,則無不勝。眾智所為,則無不成。立足國企平臺,這支“敢想會干、專業過硬、實干踐諾”的破局者團隊在堅守中創新、在奉獻中成長、在合作中共贏。正如王燕所言,“每一個項目的突破,都是對城市發展的深度洞察與團隊協作的極致打磨。”期待他們在新的業務場景上再譜新篇!
個人篇
在褶皺的日子里播撒奮斗光亮:王素華
日均一萬步丈量著萬家燈火,高懸的月光常伴她巡查社區的腳步,14面錦旗在城發安居公租房辦公區墻上無聲述說,躬身社區的身影出現在主流媒體的特寫鏡頭里——這是鄭州城發安居有限公司社區主管王素華交出的民生答卷。
在王素華的工位上,整整齊齊地放著數本磨破封皮的筆記本和褶皺的入戶記錄,里面清晰記錄了各種工作標準、工作事項以及租戶特殊情況,同事們經常感慨道:“素華姐的筆記本比天氣預報還準,哪戶老人要送藥、誰家生活有困難,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她心里揣著整本民生臺賬。”這些被歲月磨出毛邊的紙頁,正是城發安居工程最溫暖的注腳。
從政策文件到百姓日常,她把“硬制度”捂成了“軟心腸”。二七區升龍天璽二號院租戶崔先生是一名殘障人士,日常生活起居需靠父母照顧,王素華自2022年接管該公租房后,常態化幫扶其生活起居,定期邀其參與社區活動重塑信心,讓他深切感受到了社會溫暖。為方便其家人照護,她跨部門協調,幫助崔先生將公租房調換至父母所住小區,更主動提出帶領小組成員幫助完成搬家事宜。事后,為了表達感謝,崔先生寫了一封感謝信,并經《鄭州晚報》刊發。
擔任社區主管工作期間,王素華直面一線各種棘手的問題,扛著米面油穿梭特困戶門扉的是她、為租金政策落差蹲守協調的是她、護送殘疾住戶搬遷的也是她。面對日常繁瑣的工作,王素華說道:“干一行,愛一行,公租房日常工作是繁雜的、艱苦的,更是光榮的,把冷冰冰的房號暖成熱乎乎的門牌,就是我們最踏實的勛章。”
泛黃的工作日志仍在續寫,巡查手電的光束依舊會劃破夜色,那些被歲月磨出毛邊的筆記本里,城發安居工程的美好密碼早已發芽。點點滴滴,時時刻刻,王素華將自己磨煉成民生工作表盤上那根最靜默也最持久的時針。
以“匠心”繪就出彩經緯人生:朱紅波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鄭房測繪公司第一分公司經理朱紅波已經在為一批安置房測繪成果做最后審核。走進他的辦公室,除了堆積如山的測繪報告,還有一張行軍床,“吃住在單位是常事,忙起來是顧不上吃飯喝水的。”
2024年3月中旬,朱紅波接到安置房測繪緊急任務,“111棟、116萬平方米、11000余戶,這個體量的項目從出現場測繪、畫圖到出成果,通常需要至少一個月,可這次只有兩周時間。”
“上午與委托方對接談單,12點前往現場實地作業,凌晨4點和團隊一起繪圖加趕工期……”這樣看似錯亂又連軸轉的日程表,成了他那段時間的日常。他親力親為,白天實地測繪作業,夜晚同團隊一起加班繪圖,帶領團隊一起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最終2周內按時完成了上級交辦的測繪任務。
高效率的背后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質量堅守和挺膺擔當。他積極鉆研,探索出一些“工作小妙招”,比如“多色審核法”“月度質量評比法”等。他樂于分享,積極交流個人經驗,每次的成果都讓測繪同事們眼前一亮。他敢于突破,主動承擔挑戰性測繪業務,向總部爭取研發支持,做好了測繪一公司首個實景三維和管線測繪,為業務擴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他時常對團隊說:“別小看這從0到1,它意味著從無到有,以后也必然會從少到多、從小到大。”一次次的使命必達,成就了測繪一公司的高分業績,成就了這支2024年度考核卓越團隊。
“測繪人不僅要技術過硬,更要以匠心回應對千家萬戶的承諾。”在鄭房測繪公司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經歷過多次急難險重的測繪任務,每一項都反映群眾急難愁盼、關乎民生大事,每一次他都能身體力行,感染帶動身邊人一起攻克。在關系民生的測繪必答題面前,他帶著城發人的使命責任,繼續繪就更加出彩的經緯人生。